武漢充電樁公司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3-30 瀏覽數:782 次
1、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1
企業簡介:特來電主營業務為汽車群充電系統及智能充電終端建設、汽車充電服務、電動汽車租賃服務、電動汽車銷售及服務等。特來電采用“共建共享”的運營模式,通過聯合政府、車企、分時租賃運營商、網約車平臺等社會各界資源和資金,通過共建的方式快速在全國各地鋪設充電樁網絡。截至2021年9月,特來電建設充電站1.61萬座,運營公共充電樁23萬臺,共享私樁1226臺,總體數量23.1萬臺,其數量掉至第二,但在充電站建設和充電量業務方面仍然保持第一。
上榜理由:依托于母公司的技術優勢和資金優勢,特來電在中國充電樁運營市場始終占據龍頭地位。在合作伙伴方面,特來電與政府平臺、公交企業、整車企業、電池企業進行合作,實現了充電樁利用率的提升和大規模覆蓋,已經布局超過300個城市。目前,特來電正推進上市事宜,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進普洛斯、國家電投、三峽集團、智慧互聯產業基金、億緯鋰能、路通基礎等國內外知名、強資源的戰略投資者,并爭取在今年下半年上市,屆時將大大提升特來電的資本實力和未來業務開拓能力,進一步推進及完善公司在充電及能源領域業務的戰略布局。雖然特來電在充電樁數量上被星星充電超越,但其充電站數量以及充電電量仍然位居榜首。
2、萬幫星星充電科技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2
企業簡介:星星充電是萬幫數字能源旗下的新能源車輛充電服務平臺,已發展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充電領域第一充電平臺。星星充電是汽車充電設施新模式開創者,提供快捷搜索、線上預訂、狀態查詢、車聯網等服務的充電網絡平臺。截至2021年9月,星星充電共建設充電站8348座,運營公共充電樁23.1萬臺,共享私樁6.7萬臺,合計29.8萬臺,位列行業之首。
上榜理由:星星充電借助萬幫的汽車經銷商渠道,在交通、汽車銷售流通上優勢非常大,目前已經和奔馳、保時捷、奧迪、大眾等全球近60家知名車企達成戰略合作,同時星星充電是國內幾乎所有充電標準的制定參與者,使得其與下游車輛的充電適配性大幅領先。另外,星星充電在共享私樁上已具備一定規模,成為市場上共享私樁最大運營商,成功推行了新的充電樁商業模式。目前,星星充電是國內唯一一個持續盈利的充電企業,隨著其逐步完成全國充電網的建設,憑借其在公共充電網和私人充電網方面較強的優勢,未來在充電綜合服務運營方面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3、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3
企業簡介:國網電動汽車公司是國家電網公司全資子公司,主營業務包含電動汽車充換電技術服務、新能源汽車技術開發服務、以及電力供應等。公司2006年開始進入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投資領域。截至2021年9月,國家電網共建設充電站1.6萬座,累計運營公共充電樁19.65萬臺。
上榜理由:作為電力的提供者和充電標準的主要制定者,國網電動汽車公司實力極其雄厚,資源網絡發達,依托國家電網廣泛的電網基礎設施,重點沿高速公路建設,因此主要以充電功率較大、成本高昂的直流樁為主,雖然在公共充電樁份額上有所下滑,但其在快充上優勢依然十分明顯。目前,依托國家電網在電力網絡的優勢,國家電網智慧車聯網平臺已接入充電樁超103萬個,覆蓋全國29個省、273個城市,服務電動汽車消費者550萬人,成為全球覆蓋面最廣、服務能力最強的充電樁網絡,確立了其在充電站運營領域的領先地位。
4、南方電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4
企業簡介:南方電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是中國南方電網旗下專業從事電動汽車產業服務的企業,業務范圍涵蓋電動汽車服務全產業鏈,在充電樁業務領域建設和運營了“順E充”充電平臺。截至2021年9月,南方電網共建設運營充電站接近5000座,累計運營公共充電樁4.1萬臺。
上榜理由:南方電網重點在南方五省區組建電動汽車區域運營公司,聚焦“集中式快速充電站”規劃建設,以投資新建和對外并購方式,推動其充電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構建電動汽車服務生態圈。目前,南方電網“順E充”平臺注冊用戶已達到50萬,并計劃在未來4年投資251億元投建充電設施,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在充電站建設方面,南方電網在全國首創建設了“變電站+充電站”模式的蓮花山充電站,采取“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運營模式,推動傳統變電站向綜合能源站轉型,這也是未來充電站運營的發展方向。
5、上海依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5
企業簡介:依威能源主要業務是提供充電設備,也為車廠合作商提供充電解決方案。公司對小區/辦公樓/商超投入資源,為物業管理公司和電動車使用者提供設備、平臺、用戶和數據運營服務,同時也為車廠合作商提供充電解決方案。截至2021年9月,上海依威共建設充電站6669座,累計運營充電樁超過3.28萬臺。
上榜理由:依威能源產品以通用充電設備為目標,兼容中國各大品牌電動車充電且已通過各大車廠測試及國家認證,成為國內最大的社區及目的地充電服務商,小區充電樁的市場份額占比50%以上。2020年6月,依威能源完成D輪3.5億融資,加速推進小區充電站建設,其業務已擴展至廣州、深圳、杭州、成都、天津等28個城市,并為萬科物業、保利集團、碧桂園等知名地產及物業公司提供充電樁建設、運營等全方位服務方案。在此基礎上,依威能源還與比亞迪、保時捷、寶馬等汽車廠商開展業務合作。
6、江蘇云快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6
企業簡介:云快充定位為第三方充電SaaS服務平臺,同時向中小充電運營商、設備制造商、車輛運營商和用戶提供服務。目前,充電樁服務已覆蓋160多座城市,為超過600家電樁運營商提供服務,月充電量超過2000萬度。截至2021年9月,云快充建設充電站4870座,累計運營充電樁數量共12.21萬臺,其中共享私樁87臺。
上榜理由:云快充打造了全國最大的第三方充電物聯網SaaS平臺。截至2021年9月,云快充平臺充電業務已經覆蓋全國310多個城市,服務電樁運營商超2700家。云快充成立充電樁產業基金,未來將利用云快充SaaS平臺,并依托普洛斯及生態企業在中國的數百個物流園區及物流場景,打造全國最大的物流服務充電網絡和公共服務充電網絡。但長期來看,全國性的服務網絡對各類服務商整合的運營成本較高,單純的平臺整合運營模式較難盈利。
7、上海上汽安悅充電科技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7
企業簡介:安悅充電是我國A股市場最大的上市汽車公司上汽集團下屬從事新能源汽車配套充電設施投資、建設、運營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商。公司致力于為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新能源汽車車主、充電設施運營商提供完整的充電系統解決方案,著眼于推廣和提升新能源汽車普及,是車企主導的充電運營商。截至2021年9月,安悅充電在全國建設充電站超過1000座,累計運營的公共充電樁超過2.18萬臺。
上榜理由:作為上汽集團投資建設的充電運營服務商,安悅充電在上海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且能夠配合主機廠商進行隨車樁的配套。此外,安悅充電也已在杭州、北京、湖州、太原、西安、廣州、蕪湖、秦皇島、紹興等地布局充電場站設施。單從充電樁數量上來講,安悅充電并不具備優勢,但安悅充電APP日活量用戶數超過13萬,積累了大量的充電行為數據,為其下一步大數據的開發和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8、普天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競爭力品牌:№8
企業簡介:普天新能源是以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絡建設、運營和服務為主業的中央企業,是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司是最早從事充電運營的企業之一,建立了國內首個全國性的基于互聯網的新能源汽車智能管理平臺,目標是以充電運營為主,利用投資平臺,打造產業生態系統,成為新能源汽車的綜合服務商。目前已拓展城市涵蓋了一二線城市,截至2021年9月,普天新能源運營充電樁數量1.71萬臺。
上榜理由:普天新能源是央企子公司,具有一定的國企、政府合作優勢,在信息通信和電池電源等領域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公司目前已在北上廣深等20多個核心城市開展公交、公務、出租、物流、私家車的充電運營服務,截止到目前有40%的公交車輛在普天新能源的網絡上進行充電。但2020年以來,公司充電樁建設進度較慢,有待提升。
9、深圳市車電網絡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9
公司簡介:車電網是上市公司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公司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充電設備研發,充電網絡的建設、運營維護以及相關增值服務,是電力設備制造商主導的充電運營商??脐戨娮又鳡I業務是智能電網,包括電測標準儀器儀表、智能電表、配電智能終端等。截至2021年9月,車電網累計運營的公共充電樁達到1.69萬臺。
上榜理由:車電網在充電樁產品研發領域技術領先,是全國第一個在極寒極熱地區完成隨車測試的充電樁廠商,積極參與商業化光儲充商用項目,并建設全國最早大規模商用超大充電功率的架式充電項目等。通過與政府對接,完成橫向互聯互通,下游具有公交場站、出租物流場站、住宅商業場站、分時租賃場站、小微電站等多種解決方案,積累了豐富的充電場站的建設經驗。如果其能建立更為明確的市場定位,形成獨特的優勢,發展有望迎來提速。
10、上海鼎充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競爭力品牌:№10
企業簡介:鼎充新能源是中國500強亨通集團旗下控股子公司,專注于全國公交、物流、網約、出租等新能源充電網絡的建設和運營服務,致力于構建公共交通新能源+綠色出行生態服務圈。服務于上海世博會、香港九龍巴士、上海、江蘇、海南、陜西、四川等地公交、商旅等商用車領域,并出口白俄羅斯、以色列、保加利亞等地。截至2021年9月,鼎充新能源累計運營公共充電樁為1.04萬臺。
上榜理由:鼎充新能源的母公司為亨通光電,是中國光纖光網、電力電網領域大規模系統集成商與網絡服務商,中國企業500強。亨通光電和鼎充結合,正在加速推廣鼎充快速充電的全國性網絡,以及集純電動公交商旅用車、物流車、共享汽車和出租車以及個人用車為一體的車聯網平臺。但是,新能源乘用車占據了市場主要份額,公司在乘用車領域布局有待加強,以便搶占更多市場份額。